广告
娱乐新闻 敢以观众为靶子的京味儿喜剧,您见过吗?
广告
首页 娱乐新闻 电影 敢以观众为靶子的京味儿喜剧,您见过吗?

敢以观众为靶子的京味儿喜剧,您见过吗?

在2024国庆档的所有影片中,《爆款好人》在预售榜和想看榜上都劣势尽显。葛优挑大梁的京味儿喜剧确实已经不再符合当代年轻观众的口味,但这部影片却将京味儿幽默和当代社会讽刺有机结合,赋予传统类型新生。

《爆款好人》讲述出租车司机张北京偶然间成为网红,收获了超乎想象的关注度、影响力和财富,然而这也让他变成了流量的奴隶,见识到互联网流量生态的幕后真相。

在经历从网红沦为网络公敌的起落之后,张北京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反思,最终跳出想红怕黑、流量为王的思维体系,做出回归初心的义举。

影片对互联网流量生态的讽刺让人感同身受,首要得益于对张北京的鲜活刻画。

葛优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中已经将这一北京小市民的形象建立得惟妙惟肖——他是市井生活中不起眼的一份子,有着大多数普通人的缺点,没钱没权,没见过大世面,受困于家长里短的一地鸡毛,但本心善良。

这种富有烟火气的中年男人是葛优在京味儿喜剧中反复诠释过的经典形象。他几乎不需要表演,脸在银幕上一出现,用标志性的嗓音来几句京腔,就能让观众认可人物的真实感。

故事也为张北京设置了紧贴生活的困境。他已经离异,想要在亲生儿子婚礼上发言,却被迫让位于大款继父。他利用网红身份提升影响力,力争夺回发言机会。

接地气的人物形象配合高度生活化的困境给人以发生于日常、存在于身边的亲切感。有了亲切感做基础,张北京经历的网红风波也就有了与生活水乳交融的可信度。

围绕网红风波的情节设计也确实足够真实。从张北京意外走红到签约互联网公司,再到人设崩塌,努力翻红,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转折都在现实社会中时有发生。

试想将张北京从红到黑的经历写成新闻报道发在网上,是否也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影片对网络流量生态的展现没有一味追求喜剧式的夸张,而是力求映射现实,在保证真实度的前提下凸显荒诞。

真实感也赋予故事尖锐的讽刺色彩。张北京作为小市民,在成为网红后对名利的痴迷、对网络影响力的利用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的惯常心态。

小人得志的丑态、流量奴隶的思维、不择手段求翻红的欲望、自我本心的迷失,这是现实中多少人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又有多少人随时可能坠入其中?

然而尖锐还不止于此。通过张北京签约的网络公司,影片揭示出操纵流量、炮制网红的幕后体系。当今生活中大众热衷的短视频、直播、爆梗,围绕网红硝烟弥漫的粉和黑,都有幕后推手操控。

影片致力展现幕后体系的庞大严谨,讽刺的对象却并非体系本身,而是受体系操控的民众。网络公司制作的内容粗糙空洞,毫无养料,但大量受众却对此趋之如骛。民众对内容的痴迷是幕后操控体系得以运转、流量文化得以流行的根源。这也是现实网络生态的真实映射。

敢于以公众为讽刺对象是《爆款好人》最大胆的尝试。不少人看了电影后可能会感觉不舒服,甚至被激怒,因为他们自己日常就沉迷于无养料的内容,甘愿被网络推手操控,更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网红。

然而也正得益于敢以大众为讽刺对象,影片才挖掘出当代网络文化形成的本源——中国社会日渐贫瘠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造就了低劣内容大行其道,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催生了对一夜爆红的病态追求。影片以挑衅的态度将一面镜子放到观众面前,驱使每个人都对自己与网络生态的关系进行反思。

影片对真实感的追求也产生了一个“负面”效果——弱化喜剧色彩。宁浩喜剧一向以极尽癫狂的幽默著称,但在《爆款好人》中他明显收敛。情节、人物和桥段如果过度夸张,就会步入喜剧类型特有的看似写实、实则超越现实的荒诞调性,而本片首要追求的还是贴近生活,映射现实。因此这不是一部让人从始至终捧腹大笑的电影,而更多将笑点融在细节里。

京味儿幽默的语言特色遍布台词,角色互动中不时蹦出话痨碎嘴子式的损人或自嘲,配角们依靠造型、口音和做派展现出各具特色、过目不忘的性情气质,情节每隔一段时间会安排一场稍显夸张的搞笑戏。

相比经典京味儿喜剧和宁浩过往的喜剧代表作,本片在幽默方面只是中规中矩,并不出彩,但达到了娱乐的目的,也准确把握了真实与荒诞的平衡。

作为一部以讽刺现实为核心的影片,《爆款好人》的整体基调温暖正向,这对人物的可信度有所弱化。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本性善良,愿意帮助彼此,与真实社会的复杂人性不符。

以张北京和网络公司老板的关系为例,现实中张北京是否真的会在公司倒闭后主动给老板转钱?老板是否真的会尽全力帮助张北京翻红?小琴因张北京而失业,张北京因帮助小琴而遭黑,现实中是否真能发展到互助的程度?虽然片中也展现了两人的冲突,但从矛盾到和谐的转变还是过度理想化。

温情正向是出于对影片商业性的考虑,尤其对于这样一个讽刺民众的故事,不能将民众一黑到底的考虑也可以理解。然而剧作可以在温情正向和现实讽刺的平衡度上做得更好,避免让人物行为的可信度出现纰漏。

好在影片最终的落点紧扣主题,力度十足。张北京在经过挣扎反思后决定放弃翻红,还利用自己的黑粉为小琴引流。当他放下网红追求,舍己为人做出义举,才终于找回善良的初心,但此时的他却成为网民口诛笔伐的“坏人”。反而原先那个迷失自我、流量为王的虚假人设“维权哥”才是网民眼中的“好人”。

这是揭示出当代网络流量文化经常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状,也是对多数网民愚昧跟风特性的终极讽刺。

然而,这段高潮戏还蕴含更深层的现实思考。张北京看似跳出了流量为王的价值观,做出忠于良知的义举,但他主动将自己树成靶子招黑、为小琴引流的做法,依旧是在操控网络舆论,靠流量达到目的,只是目的本身从为己谋利变成帮助他人。

影片由此提出一个触及社会本质的问题:即使了解网络流量文化的暗面,是否依旧只能做其中的一份子?网络流量文化是否无处不在、永不消失?如果摆脱和逃避是不可能的,是否还是要面对现实,思考如何利用网络舆论实现正向目的?

影片结尾,张北京走在街头,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他终于摆脱了网红身份,回归到成名前的生活。这个看似光明的结尾实际依然隐藏着讽刺与反思。

张北京快速成名,又快速淡出,人们短时间内便将他遗忘,展现了网络流量文化的快销特性。那些曾经捧他、黑他的人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更多的张北京依旧在网上活跃。

张北京在结尾四处询问民众是否认识他,并闯入剧组,想要合影,反映出他即使显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但内心对失去名人身份还是感到失落。

张北京没有彻悟,只是回归从前,他会再次重蹈覆辙吗?影片以疑问结束,将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国庆档争议最大的电影,喜提豆瓣5分
下一篇
【2024.10.2】对《749局》的吐槽是黑子?高圆圆法令纹好明显?刘昊然欧阳娜娜?宋伊人资源咖?综艺节目录制很晚?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