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娱乐新闻 赵露思《珠帘玉幕》、虞书欣《永夜星河》打擂,古偶终于有热度了
广告
首页 娱乐新闻 电视剧 赵露思《珠帘玉幕》、虞书欣《永夜星河》打擂,古偶终于有热度了

赵露思《珠帘玉幕》、虞书欣《永夜星河》打擂,古偶终于有热度了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进入11月,各平台人手一部古装大剧,开启了冬季档的竞争。靠着这波内容拉动,市场久违地开始升温。

目前《珠帘玉幕》《永夜星河》牢牢占据主要热度榜前二,从站内数据看,前者打破站内最快破万纪录,后者于开播第三日破29000,至少达到了行业认为的热播标准。

这离不开两部剧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新鲜感。

应该说,最具市场影响力、最容易孵化爆款的古装剧,其同质化、套路化问题已非一日;行业关于古装剧的叙事创新和尝试,也已经持续了几年。

到了今年,长视频大盘的缩水、连续出现重点古装剧“踩空”的现象表明,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给古装剧找新卖点

“大家都知道,古装剧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制片人彤彤向搜狐娱乐介绍道,“现在行业在梳理的是,要拍什么,不拍什么。”

“比较好解答的是不拍什么,也就是过去评论中最常吐槽的那些问题,女性玛丽苏、五毛特效、抠图替身什么的,或者剧情疯狂灌水。降本增效之后,行业越来越关注避坑,不希望类似的低质化问题直接毁了剧集口碑。”

“要拍的,也就是行业升级的方向,一是在价值上贴近当代观众,二是视听体验的升级。”

可以说,《珠帘玉幕》和《永夜星河》就分别对应着这两种方向。

《珠帘玉幕》讲了一个“大女主经商”的故事,这也是近年来行业在古装剧拍什么的思考中,选的一个被认为可以规避雷点、突出大女主价值的方向,类似关注“搞事业”的作品如《惜花芷》,后续还有《蜀锦人家》《国色芳华》等项目。

从剧情来看,《珠帘玉幕》的思路是采用了很多正剧式的传奇剧叙事模式,对赵露思饰演的女主“端午”经历的磨难有比较正面的刻画,以较强的“虐”的观感,形成先抑后扬的观看体验。

《永夜星河》则在视听的风格化上走得更远。

不同于传统古装剧的沉浸式背景,该剧通过刻意强化的游戏画风,突出女主角凌妙妙穿进小说异世界做任务的设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玩闹感和游离感,实则增强了观众作为旁观者对女主角的同理心和代入感。

而全剧喜剧化的处理方式,很好地结合了这种玩闹感。尤其是几次女主卡在新手阶段、反复刷关卡的桥段,当异世界人物在紧张地捉妖、调查,女主却在旁观“吃瓜”或因为卡bug濒临崩溃,整体质感已经是喜剧,而非古装剧常见的轻喜风。

这种创新的效果,单看数据的话,两部剧其实已经实现了下半年以来较好的播出表现。

但如果认为两部剧的创新是成功的,或许还为时尚早。

影视策划曹璐认为:“影视创新的核心是,弄清楚给观众提供了怎样的情绪价值,让他们能痛快地笑或者哭,尽兴地爱和恨。强烈的情绪价值,就是当下观众需要的‘爽’感。”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墨雨云间》,“长剧短剧化”的处理方式,让该剧的观看体验如坐上快车;而大女主复仇的一路过关打怪,则在情节上持续牵动观众的情绪曲线,形成较为极致的观剧体验。

“什么是古装剧有效的‘新’,核心就是要给观众形成类似的情绪冲击,一个拿出创意就会让观众觉得有意思、想看的点。”

但也需要看到,这种“game点”并非创新的全部。

“一部剧集是各个工种共同协作的产品,而今年的很多剧集其实是在创意落地的时候出了问题。”曹璐指出。

在新卖点之外,类似的问题暴露出的,是古装剧叙事创新更具体的系统问题。在这背后,行业持续多年的探索,其实已经有了足够的教训。

古装剧的三次变革

2019年前后,长视频行业喊出了“内容为王”的口号,开始了对制作内容的梳理。

“应该说,‘IP 流量’在执行上,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导演老罗回忆,“所谓IP策略,一方面是因为自带流量,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IP是有成熟的故事,能够减少前期创作难度。但是在行业实践的时候,往往把IP改得就剩个名字,因为行业当时关注的只有流量。”

而当影视资本退潮、长视频平台进入“亿级”时代后的慢速发展阶段,如何提升古装剧的口碑,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但当时大部分创新是比较浮躁的,”老罗介绍,“其实还是‘IP 流量’,在这基础上去跟风市场喜欢的元素,比如当时‘雄竞’变成了纯爱;后来也不要‘雌竞’了,女二基本不再是反派而是闺蜜;还有《庆余年》之后,轻喜风还从男频吹到了全频道,类似操作太多了。”

在彤彤看来,很多这类创新来源于行业对市场偏好的单方面理解,“比如观众喜欢主角不谈恋爱搞事业,结果俩人就只搞暧昧搞彼此相知。我感觉大部分元素类创新都是这种标签化的。”

更加彻底的变化开始于2022年,当年暑期《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沉香如屑·沉香重华》《苍兰诀》等几部古装剧连续引爆市场。

行业的降本增效期,在制作层面切实推进了不少变化。

“从那时候开始,平台对古装剧的过会卡得越来越严格,项目怎么拍也有一些明确的要求,比如服化道要有考据,抠图、替身、五毛特效也会避雷,包括演员也尽可能要求他们用原声台词,客观上说确实改善了很多行业的顽疾。现在头部剧的制作已经越来越好了。”彤彤称。

但单纯形式上的改良,形成的红利期到如今已经殆尽。

“观众到底想看什么?如果是迎合观众的喜好,在剧里去做元素缝合,那我觉得这种创新更多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回避了真正的答案,就是回归创作规律,拿出好故事、好表演。当然,这对行业来说可能难度太大了。”曹璐开玩笑称。

找到能够调动观众情绪价值的创新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刚需。

曹璐补充道:“如果要让你的game点落地,那么叙事节奏、视听还是剧情人物,都要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一个‘钩子’。”

回过头来看,应该说《永夜星河》全新的视听体验与喜剧化的叙事,还是满足了让观众笑的需求,而整体风格统一的沉浸感进一步形成了追看需求;略受争议的还是演员问题,比如虞书欣表演上的一些小动作,也免不了“夹子音”等话题被提及。

《珠帘玉幕》则是靠着人物命运的“虐”形成了情感冲击,稍显可惜的是,因为开局叙事略显慢入,“端午”脱离困境的过程又缺乏足够的情绪起伏,“钩子”的力道略有不足,也让一些剧情逻辑问题会更明显。

古装剧的创新需要的不只是思路,更是整合内容风格、让新卖点形成一个“钩子”的能力。否则哪怕有较好的创新点,要落地依然是个问题。

“什么是好剧集?有比较沉浸式的环境,故事设定和审美要到位;有足够魅力的人物,吸引他们共情;如果再进一步,能够满足他们的价值认同,就会锦上添花。行业怎么变,这个标准是不会变的。”彤彤表示。

探索:有效与无效

如今,古装剧的创新探索也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

此前搜狐娱乐曾多次撰文提到今年以来古装剧播出的危机,热点剧数量较去年明显下降。直到10月底,《七夜雪》《春花焰》《大梦归离》等剧频繁的未达预期,更给行业带来了压力。

“为什么急着创新,就是长期以来的无效创新,始终没有改善剧集内容同质化、套路化的问题,而有限的制作升级并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当观众找不到看这些剧的理由,大盘的流失就是必然的。”老罗称。

这种无效创新,除了所谓“game点”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制作能力问题。

比如《颜心记》前期以“古装版《内在美》”的设定吸引了不少关注,但剧情方面的失分让这个好创意失去了价值;主打古装探案的《四方馆》前期关注也很高,开播后因为探案线整体的薄弱,以及男女主情感线的失分,表现同样不及预期。

观众的情绪进一步提升了剧集出圈的难度。

“目前的市场我觉得就像是‘惊弓之鸟’。”曹璐表示,“大批路人观众已经习惯了不会在第一时间进坑,而是等剧集口碑发酵出来,甚至更新完了再去看,这对行业伤害是很大的。而如果剧集拿不出过硬的口碑,他们宁可选择不看。”

围绕制作落地问题,彤彤补充称:“有些问题是行业长期以来积累的陋习,到现在还有一定的惯性,比如剧情缺逻辑、流量艺人的表演基本功等;也有些问题是目前的平台生态带来的,比如产品化的制作思维,以及追求艺人数据造成的‘换乘恋爱’。”

“难点就在于,你要满足平台的制作思维,又要在内容上满足观众的情绪。”

目前,行业也正在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珠帘玉幕》《永夜星河》的最终表现且不谈,但还是表现出了探索的姿态。而不少行业人士也都提到,目前古装剧的平台过会难度是越来越大的。

“没有好的创新点,或者没有较好的制作班底,都很难从平台拿到钱。”彤彤表示。

但反过来看,当长视频大盘缩水,又面对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等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开发古装剧又依然是平台的必然动作。

“原因很简单,长视频拿不出古装剧或者说流量剧的替代方案,哪怕古装剧的受众在游离,但平台的核心受众是靠着古装剧聚拢起来的,要保留基本盘,那就还得做古装剧。”老罗表示。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平台就像一家饭店,开发的精品剧就像拿手的大菜,但受众和翻台率有限;而古装剧就像楼下的午市自选菜,能大大增加人流量,但前提是,这些菜至少口味要过得去。现在的行业就需要给‘自选菜’找到靠谱的厨子。”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原创 韩星金素贤透露“明星学霸家族”,家里每个人都是首尔大学毕业生
下一篇
美媒:《哈利·波特》推出美食真人秀节目,打造“魔法食品”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