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风声鹤唳的上海,一群青年为完成绝密撤离行动,与敌人展开智与勇的生死周旋,危机重重敌友难辨,他们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影片以谍战强类型先声夺人,又凭借强阵容拉满话题度。、、等青年演员挑大梁,满屏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为类型片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等实力派的加盟也起到“定海神针”般的作用,把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诠释得精准到位。
悬疑谍战打底,青春群像增添亮色,《孤星计划》如何把谍战片拍出新意?
01
“谍战”
1927年的上海,风声鹤唳。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让整座城市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雨夜之下的秘密枪决、机枪扫射中的鲜血横流,城中处处戒备森严......《孤星计划》一上来就用氛围代入感把人拉回100年前的上海滩。
黑暗、压抑、窒息,这片战场虽然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有志青年组成孤星社,接到护送重要人物撤离的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一边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高压,酷刑暗杀,毫不留情;
另一边,孤星社成员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会暴露身份,面临生命危险。
尤其是主角李一民,仿佛时刻行走在“悬崖”之上,多次身陷险境,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不断有战友牺牲倒下,也让氛围更加压抑窒息。
谍战片最抓人的就是敌我双方的智力和武力对垒,在这一点上,《孤星计划》做得足够硬核。
双方智商在线,没有降智的送分操作,而是你来我往,见招拆招。
本以为精心布局的撤离计划,却早已笼罩在敌人的天罗地网之下。
迷局之中还有迷局,算计之下还有阴谋,猜不到下一步是什么,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鹿死谁手。
导演曾是网剧《心理罪》的编剧,电影的导演,对悬疑叙事的把控十分老练,对年代感的打造也精准到位。
影片全程保持着极强的悬疑感和压迫感,让观众捏一把汗,不敢大口呼吸,仿佛和主角团一样,能感受到身后有冰冷的枪口正对着自己。
影片的另一重悬疑则来自身份的不确定性。全员假面,多重反转,不断在黑白之间反复切换。
国民党阵营内部互相猜忌,孤星社也深受“叛徒”所困,使本就艰难的任务更加危机迭起。
双面间谍、双重卧底的巧妙设置不仅骗过了主角,也骗过了观众。
观影全程沉浸在“猜内鬼”的爽感之中,也让最后身份明牌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
除了智力交锋,影片同样有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爆炸、飞车、暗杀、电刑、肉搏等经典谍战片类型元素一应俱全,再加上考究的光影和到位的剪辑,持续给人带来视听冲击和感官刺激。
面对这样的特殊题材和时代背景,《孤星计划》没有选择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或知名人物,而是将镜头对准一群“无名”的小人物,聚焦一场隐秘战线上的谍战博弈,用类型片的魅力扣住观众的心弦,把“好看”摆在了第一位。
02
“青春”
冰冷的刀枪,残酷的刑具,暗中窥探的目光...过往的谍战片似乎总是充满了阴郁冷峻的气质,但《孤星计划》却用一群热血青年的“少年意气”,为这一类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王源、张雪迎、梁靖康、、、......平均年龄26岁的主角团用自带的青春气息,联手带来了一幅个性鲜明、血气方刚的青年群像。
王源饰演的李一民,经历了从普通小工到平凡英雄的蜕变。他也卸下偶像包袱,由外向内体会角色,用眼神的变化诠释出了人物的成长和弧度。
眼睁睁看到战友牺牲时的情绪爆发很有张力,令人心疼动容。
张雪迎饰演的丁梦华则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她的表演也自带知性气质和女性力量,与角色契合度很高。
梁靖康饰演的许天平要在父亲的期许,同学的情义和自我的追求之间艰难做出选择,充满了矛盾和隐忍;
此沙饰演的江岳则有复杂的前史,但最终从不受约束的“江湖人士”成为了敢为正义牺牲的英雄。
这群“孤星社”的成员们虽然出身和个性迥异,却有着同样赤诚的底色。这份只有少年才有的孤勇和热血,也为冷峻的谍战片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亮色。
就像“孤星社”的名字,孤星虽小,仍有光亮,你也许无法辨认他们的姓名,但终有一天将汇成星海,点亮黑暗。
一百年前,这群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这座大城市读书打拼,和当下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也要面对毕业后的人生选择,也要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父辈的期许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
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初心?影片对于青春和理想意义的探讨,相信能超越时空,引发每个人的共情和共鸣。而主人公们的选择,也会给予同样身处“暗夜”的人们鼓舞和勇气。
就像那两句贯穿全片的台词:“你无法选择自己的过去,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别丢了你的勇敢!”
无论身处哪个年代,只要你勇于坚守本心,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光亮,终有一日会找到同行的伙伴,让孤星连成星海,便足以照亮夜空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