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娱乐新闻 原创 贾冰新片票房将破6亿!资本赢麻了,可一件更糟糕事,也正在发生
广告
首页 娱乐新闻 电视剧 原创 贾冰新片票房将破6亿!资本赢麻了,可一件更糟糕事,也正在发生

原创 贾冰新片票房将破6亿!资本赢麻了,可一件更糟糕事,也正在发生

原标题:贾冰新片票房将破6亿!资本赢麻了,可一件更糟糕事,也正在发生

这个五一档,电影市场的火爆,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大盘一路沸腾,两天不到,总票房就突破了8.2亿元。

但细看几部影片,竟都有一种一时语塞的感觉。

最大赢家《维和防暴队》,维和警察题材,黄景瑜、王一博、钟楚曦、欧豪主演。

首日斩获1.36亿,连续三天单日票房第一。

可遥遥领先的成绩,也与豆瓣上的一星、两星短评,形成鲜明对比。

而五一前在各大平台想看数高居第一的《哈尔的移动城堡》,目前却境况惨淡。

排片一直在10%上下浮动,累积票房还不到8000万。

联想不久前宫崎骏另一部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刚拿下近8亿票房,前后10倍的差距,让人捉摸不透。

古天乐等一众港星主演的《九龙城寨之围城》评分达到7.5,口碑同样不俗,但排片还是难以超过10%。

最让人惊讶的,是贾冰、谭卓、小沈阳主演的喜剧片《末路狂花钱》。

从片名、故事、画风到演员配置,都像极了一部网络大电影。

但上映后的票房,却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两天收获1.74亿,打破了五一档喜剧片首日票房纪录。

排片也从15%连续涨到了20.3%,大有逆跌向上,拿下五一档票房冠军的势头。

这就有点奇怪了。

上映前,很多观众都预言,《末路狂花钱》是来“搞笑”的,会成为档期里第一个炮灰。

难道是观众错戴了“有色眼镜”?

它的实际质量又到底如何?

带着层层疑问,皮哥也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新片。

01、

谐音梗电影的狂欢,10天花完100万有多难?

喜剧在如今的电影市场,越来越讨巧。

这也让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想往喜剧上靠一靠。

之前春节档的“三巨头”,就无一例外都打着“喜剧”的旗号。

喜剧人到处赶场客串,片中笑点老梗应接不暇,观众收获了欢乐,电影收获了票房,资方收获了利润,似乎实现了共赢。

而五一档热度最高,话题度最高,上座率最高,票房或许也是最高的这部《末路狂花钱》,也是一部喜剧片。

我们先看影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如果让你10天时间花完100万,你会怎么花?

这看似是一个老套的设定,毕竟《西虹市首富》中,完成这个命题的沈腾,是顶着“亿”级的财富去花钱的。

可当这个任务落到了一个勤俭持家一辈子,厕纸都要扣一半的人身上,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

贾有为,古希腊掌管抠搜的神。

牙膏得用擀面杖“榨干”,早饭从不点豆浆,宁可身体受点罪,也要配一杯临(过)期牛奶。

出行骑着老古董二八大杠,去超市一波扫货,打折优惠券都用上,最终怒花8毛5分钱。

惜财如命的贾有为,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省下100万,过上躺平生活。

就这样活了大半辈子,他突然迎来了晴天霹雳。

一次普通的检查,贾有为被确诊为脑瘤晚期。

生命剩下10天时间,人要死了,钱没花了。

贾有为父母早逝,母胎单身,为了省钱从不过社交生活,就连平时的照顾,也被邻居拒绝。

咋整?

花呗!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拜把子兄弟,于是骨折价卖了自己的老破小,凑够了100万,准备带着三个兄弟,一起走上人生巅峰。

《末路狂花钱》的笑点,也因这种反差而起。

当一个十足抠搜的人,面对“余命”和“余额”哪个先归零的问题,他爆发出来的能量,是相当强悍的。

贾有为用一套丝滑小连招,轻松拿捏大哥气质。

每个撒币的动作,都透着以前抠搜的自己,所没有的盛世狂欢。

先是八千八一晚的总统套房,安排四兄弟直接入住。

游戏厅的游戏币,一人推一车潇洒狂欢。

KTV请所有服务员炫啤酒,就为了听那一声大哥。

海鲜商城左边帝王蟹右边澳龙,大手一挥通通放生。

这还不算,电影加入了不少“东北特色”,拥有“老铁喜剧”的独特风格。

搓澡文化,无处不在。

为了死后有一个好去处,贾有为给自己买了“一套”豪华墓地,只因销售是小时候的白月光。

为了感受死亡的过程,还要亲自体验整个流程。

生前大澡堂,死后殡仪馆。

搓澡洗脸剃胡子统统安排,白背心红裤衩,喜感透出屏幕。

为了完成小时候的愿望,带女神到豪华商城购物。

上身试过的全部打包,还能为她和追债的大打出手。

儿时的梦想实现得差不多了,晴天霹雳再次袭来。

脑瘤是误诊。

钱,却花完了。

面对家徒四壁的三兄弟,和已经渐行渐远的女神。

贾有为的人生,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围绕着“花钱”和“省钱”,《末路狂花钱》凑足了两个小时的电影剧情。

有些地方,确实能让人会心一笑,尤其是喜欢东北地域梗的观众,更能从电影中收获乐趣。

但这些笑点和梗,值不值一个破纪录的喜剧片冠军?

这样的剧情和演绎,又值不值在五一档,掀起这么大的观影浪潮?

对不起,皮哥或许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02、

贾冰、小沈阳四兄弟,20年为何不走动?价值观崩塌了?

不得不承认,《末路狂花钱》确实有些桥段,有让人发笑的能力。

除了网络老梗,对小沈阳15年前小品的情怀call back,贾冰举着纸壳子在高架下面倒卖“军火”的那个场景,出奇地有黑色幽默的感觉。

但这些,也仅仅是灵光一现罢了。

作为一部院线喜剧片,《末路狂花钱》远没有达到一部破纪录喜剧的水准,甚至质量本身,也在及格线以下。

电影的主创,本就是微短剧出身。

导演乌日娜,至今为止执导的作品,仅有两部微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

这种跨步式发展,也导致了,《末路狂花钱》在制作上,总是差点意思。

无论在剪辑、节奏还是内核上,都有点含糊不清。

我们暂且忽视电影中那些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行动,只在人物和内核本身上,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电影的笑料,大部分集中在贾有为确诊绝症后,和自己童年时期“拜把子”的三位兄弟之间的互动里。

但疑惑的是,他们四个人,本身就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更没有生活互动的支撑,完全就是为了硬花钱,而凑起来的草台班子。

一个现实中的抠搜老单身汉,会在绝症后突然“良心发现”,找到二十年未联系的几个中学同学,花光积蓄为他们实现愿望吗?

几乎不可能。

因为没有情感的支撑,贾有为误诊之后的一系列行为,便成了一种廉价的自我感动。

在他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可以关心的人和事,为了省钱他割舍了自己的全部社交。

而在临死之际,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却又要通过霍霍钱财这种“舔狗”的方式,去刻意迎合这三位熟悉的“陌生人”。

这让贾有为这个人物本身,变得自相矛盾,没有说服力。

如果说他们四个本身关系就亲如兄弟,情同骨肉,亲密到贾有为这个大哥,愿意花掉救命钱供他们消遣娱乐,那为什么二十多年没有联系和走动?

反过来,如果说他们的关系本就没有那么好,那贾有为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为什么不能是捐款,赞助福利院或者留一个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

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说明和解决这个问题,导致贾有为一开始的动机,就是悬浮的。

这种悬浮贯穿始终,让电影的很多桥段,成了小品式的搞笑段子,没有内在的逻辑支撑。

尤其是贾有为知道自己被误诊后,天桥下四兄弟的后半段的矛盾,更像是无源之水。

上一秒他们还要好如亲兄弟,三个人对花掉大哥的钱毫无羞愧感。

下一秒就大打出手,因为几句再普通不过的骂娘,就彻底决裂。

可以理解,这是一部电影的必备桥段,没有“决裂”戏码,贾有为误诊后的四十几分钟剧情,就无从谈起。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让电影明面上的“高潮”,成了一种水时长的方式。

在我看来,还不如在误诊之后彻底结束,还能让这部影片,保留一点可以称之为喜剧的特点。

加上这个不伦不类的高潮,以及后面刻意的煽情和愿望实现的剪辑,反而给这份快餐,徒增了不适的口感,变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

影片给人一种极致的不舒服感。

这种感觉的来源,是从电影开始,导演对贾有为省钱抠搜的主观导向,就是负面的

在导演的镜头中,贾有为过分省钱的种种行为,从始至终都是被嘲讽,被调侃的。

这些嘲讽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导向和价值观。

因为贾有为的省,全都来自于自己,无论在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他没有影响或伤害任何人。

省钱抠门没有错,大方慷慨也没有错,勤俭持家更没有错。

反而是那些利用他省钱心理,让他出血甚至出丑的朋友和同事,更为人不耻。

这一层主观滤镜导致的,是电影必须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才能自圆其说:

那就是,贾有为在得知自己绝症后,必须变得慷慨大方,为兄弟花钱,为女神买单,才会成为一种大家坦然接受的政治正确。

一个省钱男主的人生目标,不应该是为别人服务,这太过残忍。

整个故事的观感,比较像是主创想出了一个“省钱、发现绝症、拼命花钱”的段子。

一伙人一合计,觉得要不整个电影试试,于是又加入了很多周边角色,填充故事线。

所以很多桥段设计,都有种强行往上堆的感觉。

无论作为主创还是观众,我们都不该戴着有色眼镜,去批判某一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切,让《末路狂花钱》失去了一部喜剧电影的本真。

03、

资本赢麻了,可一件更糟糕的事正在发生

其实,细看这两年的“喜剧片”,让人心凉。

包括这部《末路狂花钱》,其实稍稍对比,我们就能发现,国产喜剧,已经陷入了完完全全到套路化,公式化和快餐化。

先横向对比

看到“末路狂花钱”这个谐音梗满满的片名,心头难免涌出一种不适。

如果说《夏洛特烦恼》,还算是有点创意。

那后来的《李茂扮太子》《绝望主夫》《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几乎把谐音梗电影名,钉在了耻辱柱上。

而“专业人士”对这种量产的公式化喜剧,是很有商业运营经验的。

翻拍结合谐音梗片名,主角离奇遭遇加小品式冲突,黄金配角露脸结合诈骗式营销,一部票房过亿的喜剧产品,就这样被产出了。

这几年,随着短视频段子和微短剧的兴起,一些网红光速入场。

《末日狂花钱》的导演乌日娜,就是微短剧的导演;

而片中的李宗恒、张百乔、老四……都是千万级的大网红。

这群人渴望进入到另一个圈层,价格确实也不高,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粉丝和真金白银的票房。

但能否支撑得起电影人物塑造,恐怕确实得打一个问号。

再纵向对比,国产喜剧,正在快餐的路上一去不返。

这些年,每一部爆款喜剧,都有固定的公式。

贾玲,主打一个小品式搞笑、情绪化镜头和反转式结尾。

陈思诚,熟悉各式各样的融梗,各类元素的混搭和现成作品的翻拍。

《满江红》又炸出一个张艺谋,明星的堆砌,喜剧元素的填充和爆燃式的结尾。

而五一档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儿》,则是“张艺谋公式”的最大继承者。

好歹《满江红》还是在一个大院里拍的,

《火锅》直接将故事框在一个老旧的戏院里,全凭几个人对话就攒出了一部电影。

电影市场上的这种风气,像什么?

大家可能已经有所感受,妥妥像外卖里的预制菜。

电商平台统计,我国外卖里预制菜的占比,已经超过了70%。

而中国电影市场里的这种快餐式“预制电影”,占比可能更加惊人。

固定的食材,固定的比例,甚至固定的烹饪方法,只需要一套简单的流程,就能投喂给食客和观众。

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首先,当公式流行,套路遍地,各大档期就会出现大批量同质化的“好电影”。

这些电影,虽然演员不同,但剧情类似,不靠创作吸引人,主打一个情绪价值,让你又哭又笑,完了还要夸是好片。

可看完了,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当大众乐于观看这种电影,劣币必然驱逐良币。

赚钱的方式简单了,大家会蜂拥而至,最终挤压的,是真诚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其次,当电影只有一种,观众会被规训,电影审美将会倒退。

冯小刚说,垃圾观众制造垃圾电影。

这话听着刺耳,也有一定的道理。

当垃圾电影越来越多,观众对电影的审美,会被固化和规训。

他们会觉得,只有这种快餐式的电影,是好电影,甚至再也没有耐心,去欣赏一部具有电影艺术美学的好电影。

长此以往,电影和观众相互影响,全社会的电影创作生态,会被彻底毁坏甚至颠覆。

最后,是中国电影的美学和浪漫,富有诗意化的表达,或许会逐渐消失。

整个社会都可以短平快,唯有电影不行。

电影是光影的艺术,也是表达的艺术。

曾几何时,我们的电影美学,征服了全世界。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卧虎藏龙》,从《霸王别姬》到《三峡好人》……

虽然电影美学是个宽泛的概念,但在世界电影创作体系中,中国电影曾独树一帜,是区别于所有文化产品的存在。

但现如今,中国电影的美学表达,正在消失。

当商业片大行其道,当“美”无法赚钱,当“诗意”成了财神爷的拦路虎,

任何美学,都是可以牺牲的,任何表达,都是可以给商业化让路的。

创作密码一旦产生,跟风者会如约而至。

电影的美学艺术则被束之高阁,快餐吃完后,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电影,则只会留下一地鸡毛。

没有深度的电影,就没有深度的思考。

没有唯美浪漫的表达,就没有电影艺术的文化瑰宝。

所有艺术的产生,都是“慢”的。

而当下,在营销刷分,粉丝拥趸,流量为王,快餐投喂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其实正在沦为一条精心设计的流水线。

罗曼蒂克,真的在渐渐消亡,中国电影已进入了“快餐时代”。

据大平台数据预测,贾冰这部《末路狂花钱》票房最终会破6亿。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之后,中国电影美学,将跟国足一样,只留下那几抹高光,可供回忆。

这是每个观众都不愿看到的事。

但无可奈何的是,这件事,确实正在发生着。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原创 《新生》首播,故事性极强,细节漏洞多,救护车桥段很惊悚
下一篇
原创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撤档,片方疑似暗示杨幂应该背锅

评论

共 0 条评论